二仁溪

河川流域

(取自第六河川分署-二仁溪)

二仁溪背景故事

二仁溪舊名「二層行溪」,因早期流經因製糖而繁榮的二層行聚落而得名,為中央管理河川,發源於高雄市內門區木柵里山豬湖山,於臺南市南區灣裡與高雄市茄萣白沙崙間入海,為臺南市與高雄市的界河,主幹流長度為63.2公里,大致呈現東西流向,但因平原地區河道蜿蜒,流域範圍涵蓋了臺南市龍崎區、關廟區、歸仁區、仁德區、南區、永康區等六區與高雄市內門區、田寮區、阿蓮區、路竹區、湖內區、茄萣區等六區,流域面積約35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三爺宮溪、深坑子溪、港尾溝溪、松子腳溪及牛稠埔溪。二仁溪原本水質清澈,曾被治理台灣的荷蘭人稱之為「清水溪(de Verse Rivier)」,然而隨著工業發展,二仁溪周遭成為專門處理廢五金回收與提煉的工廠聚集地,產生的廢水皆無處理直接排入溪中,造成污染極度嚴重,還爆發了綠牡蠣等公害事件,當時被戲稱為「臺灣的黑龍江」,甚至成為全世界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河川。直到近年來,政府單位開始積極改善二仁溪的水質問題,河川污染程度也從嚴重污染降到中度污染,逐漸回復河川原有的面貌。(資料取自水質保護網)二仁溪常見生物分佈圖

(取自水質保護網)

河川污染:清澈的河水在歷史的洪流下,被無數電子廢棄物覆蓋

1970年代隨著工業發展,高雄港的拆船業發達,臺灣的國際分工角色則是負責將大船作為後的拆解,以取出仍具價值的貴重金屬。當時便有商人將美國廢棄的汽車、電子通訊設備一併進口拆解,並找上灣裡一帶的回收業者進行處理,開啟了「廢五金時代」。

二仁溪過去作為水運交通機能幾乎尚失的同時,其下游周遭成為專門處理廢五金回收與提煉的工廠聚集地,產生的廢水皆無處理直接排入溪中,造成污染極度嚴重,且沿岸土壤幾乎被遺棄的「廢五金礦」殘渣覆蓋。直到近年,政府單位開始積極改善二仁溪的水質問題,河川污染程度也從嚴重污染降到中度污染,逐漸回復河川原有的面貌,生態環境也逐漸復甦。

(取自踏溯台南辦公室)

河川整治:

在中央單位、地方政府和民間巡守共同合作下,污染程度已大幅獲得改善。至112年10月,嚴重污染比例和111年相比,已從30.9%下降至17.3%,總共改善了13.6%。而今年市府也向環境部爭取到986萬的經費,於明年啟動「二仁溪河道廢棄物清理試驗補助計畫」,持續清除河道上裸露的廢棄物,以捍衛水環境。

環保局指出,二仁溪整治工程98年迄今,包含中央水利署、環境部(改制前的環保署)和台南及高雄市府在內,共投入超過10億經費,清除超過13.6萬公噸的廢棄物。當前的整治成果,嚴重污染比例已大幅下降,其中三爺溪網寮橋、五空橋段也首度從嚴重污染改善為中度污染。此外,根據108年的二仁溪生態物種調查,在中下游水域調查到的魚類種類數,已從20多年前的10多種,增加至41種,生態復育成果也持續顯現。

(取自台南市環境保護局)

清華大學 X 成功大學 旅溯雙城課程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