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前溪:河水的記憶 


頭前溪,曾是孩子們夏日戲水的清涼去處,也是農夫灌溉田地的生命之源。

它靜靜流淌,見證著當地居民的喜怒哀樂,記錄著無數平凡而珍貴的日常。

隨著時代變遷,這條河流承載了新的挑戰和希望,等待我們去守護。


發源於台灣北部的雪山山脈,向西流經新竹縣竹東鎮、芎林鄉,穿越新竹市市區,最終注入台灣海峽,全長約 63 公里。

匯集鹽水港溪、柯子湖溪等多條支流,沿途經過山地、丘陵和平原,形成豐富的生態系統。

作為新竹地區的主要河川之一,頭前溪在維持生態平衡、支持工業和農業發展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徵使其在當地經濟、文化及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頭前溪的多重面貌:戰爭、繁榮與民間故事 


在清朝時期,頭前溪作為竹塹城(今新竹市)的天然屏障,成為防禦外敵的重要一環。1865年,清朝同治年間爆發的「戴潮春事件」中,起義者一度佔據了竹塹城,清軍則利用頭前溪的水勢築壩改道,以阻止起義者的補給和行動,顯示出頭前溪在地方防禦中的戰略價值。

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為促進新竹的經濟發展,對頭前溪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改建河道以加強防洪、改善灌溉,並支持商業活動。這些工程不僅改變了河流的自然形態,也促進了新竹的城鎮化和現代化發展。

同時,頭前溪沿岸的文化景觀也因這些歷史事件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當地著名的竹塹城隍廟,長期以來是社會信仰與文化活動的中心,居民們在這裡尋求庇佑、慶祝節日,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

在竹東鎮,竹子貿易的興盛使得竹筏漂流成為一景,工匠們將大量竹子綁成筏,沿著頭前溪漂流至新竹市。頭前溪不僅見證了地方經濟的繁榮,也承載著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智慧與情感。從軍事防禦到經濟發展,從社會信仰到文化風俗,這些故事為頭前溪增添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色彩,使其成為新竹地區不可磨滅的記憶和象徵。


圖片說明
:這張照片拍攝於1950年代,由攝影師謝煌坤在新竹頭前溪上拍攝,展示了當時的模特兒人像和當地人喜愛在頭前溪游泳遊憩的場景。
來源:《竹塹思想起:老照片說故事第3輯》,第207頁,新竹市文化局出版。
版權聲明:本圖片依據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授權使用。圖片提供者:新竹市文化局。



從清澈到污染:頭前溪的歷史軌跡 


頭前溪是台灣北部新竹地區的重要河流,曾經是當地居民的生活之源,供應農業灌溉和漁業活動。然而,自1970年代起,隨著台灣進入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時期,頭前溪的水質開始惡化。1976年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帶來了大量的電子、化工和金屬加工工廠,每日排放超過萬噸的工業廢水,其中含有重金屬(如鉛、汞)和有毒有機化合物(如苯)。1984年,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因廢水未經處理即排入河中,導致河水重金屬濃度急劇上升,造成魚類大規模死亡,周邊居民出現皮膚過敏和呼吸問題等健康問題【台灣環保署,1984年報告】

同時,新竹市和新竹縣城鎮的快速擴張,人口在1970年至1990年間迅速增長,從約12萬人增加到35萬人。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但當時的污水處理設施不足,導致大量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流入頭前溪。1987年的水質監測顯示,頭前溪的化學需氧量(COD)超標300%以上,水質嚴重惡化,直接威脅到沿岸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台灣環保署,1987年水質報告】。

1970至1980年代,台灣推行綠色革命政策,農田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進一步加劇了頭前溪的污染。1985年,頭前溪流域的氮肥使用量達到每年每公頃250公斤,比台灣其他地區高出30%。這些化學物質隨雨水沖刷進入河流,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藻類過度繁殖,影響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台灣農委會,1986年農業統計報告】。




污染的多重影響:生態、健康與經濟的挑戰


頭前溪的污染已經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居民健康和經濟活動造成了深刻影響。水質監測數據顯示,河流中重金屬濃度過高,導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1980年代末,由於重金屬污染,頭前溪下游的魚類數量急劇下降,水生植物的生長受到嚴重抑制。根據新竹市政府的生態調查,1988年至1992年間,頭前溪中的魚類物種數量減少了40%以上,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新竹市政府生態調查報告,1992年】。

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導致河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病原菌含量顯著增加。據新竹市衛生局統計,1985年至1995年間,頭前溪沿岸居民的皮膚病、腸胃疾病發病率增加了20%以上,特別是在飲用河水的農村地區,水質污染對健康的威脅尤為嚴重【新竹市衛生局,1995年健康報告】。

此外,經濟活動也受到顯著影響。頭前溪一度是新竹地區重要的漁業和灌溉資源,但由於污染,當地漁業幾乎停滯,農田灌溉水質惡化,導致作物減產。根據新竹縣農會的數據,1990年代初期,由於水質問題造成的稻米產量下降達到15%以上,對當地農民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新竹縣農會報告,1993年】。




合力重生:頭前溪的整治與守護 


為了改善頭前溪的水質,政府與社區聯手採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

  • 建設與升級污水處理設施:1994年起,新竹市政府啟動了污染防治專案,建立了三座大型污水處理廠,並升級污水管網系統,每日處理能力達20萬噸,減少了85%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2010年,這些措施顯著降低了河水的化學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指標【新竹市政府環保局,2015年水質報告】。

  • 強化工業排放監管:政府制定了更嚴格的環保法規,設立多個水質監測站點,定期檢測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濃度。自2010年以來,違規工廠數量減少了40%,部分高污染工廠被強制停工或轉型【台灣環保署,2017年整治報告】。

  • 河岸植被重建與生態修復:2010年,社區組織啟動"綠色頭前溪"計劃,恢復河岸植被,種植原生植物,增強河岸穩定性並促進生態系統恢復。至2020年,河岸植被覆蓋率已達70%以上,水生動植物的多樣性逐漸回升【新竹市綠色環境促進會,2021年報告】。

  • 社區參與與教育活動:每年舉辦的"愛護頭前溪"活動吸引了數千名志願者參加,通過河岸清潔、環保講座等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和社區凝聚力【新竹市環境保護促進會,2022年活動記錄】。

儘管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頭前溪的整治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污染物的深層滲透、監管執法的困難、以及極端天氣帶來的洪水和乾旱風險。特別是政府的限制措施,如禁止工廠非法排放、限制農業灌溉用水和捕魚活動,雖然減少了污染源,但也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和經濟活動造成了困難。




重新起航:頭前溪的清流夢想 


未來的工作將集中於以下幾個關鍵領域:

  • 加強污染監控和科技應用:利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實現實時監測,快速應對污染事件【新竹市政府2023年環境規劃報告】。
  • 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河道綠化、濕地系統等措施增強生態功能,減少污染物進一步滲透。
  • 增強社區參與與環境教育:擴大社區和年輕一代的參與,提高環保意識。
  • 改善飲用水和生活條件:優化供水網絡,提供補貼和支持,確保居民飲用水安全。
  • 建立多方合作與持續支持的機制:促進政府、企業、學術機構和公眾之間的合作,確保持久的環境治理成效。


頭前溪的歷史告訴我們,在追求經濟繁榮的同時,對環境的忽視將帶來深遠的影響。這條河流的污染問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同樣也展示了社區和政府在面對困境時的堅持和努力。儘管整治工作充滿挑戰,然而透過政府的政策推動、企業的責任承擔、社區的積極參與,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顯著的改善。

然而,頭前溪的真正復甦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持續投入和創新措施。這不僅需要政府和專業機構的努力,也需要每一位公民的支持與參與。我們有機會,也有責任,為這條河流創造一個更清潔、更健康的未來。讓我們攜手同行,以實際行動守護這片自然資源,使其再次成為人們生活中珍貴的一部分,並為子孫後代留下永續的美好環境。


延伸閱讀與資源


想了解更多有關頭前溪的歷史、文化和環境資訊嗎?

以下是一些推薦的網站,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深度分析,讓您進一步探索這條充滿故事的河流及其周邊地區。 

瞭解更多關於河川

清華大學 X 成功大學 旅溯雙城課程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